(原标题:光伏跨界黑马困局:华民股份44亿元硅片订单夭折,亏损额创新高,资产负债率飙至85%)
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陈佳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陈佳鑫
编辑|韩迅
作为光伏行业的新秀,华民股份曾在一年多时间内狂揽200多亿元硅片订单,被视为“光伏黑马”。如今,大额订单不仅进展缓慢,部分还宣告终止,光伏黑马的未来何去何从?
除业绩公告外,4月26日,华民股份(300345.SZ)发布的重大合同进展公告显示,受光伏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影响,与一道新能源2023年签署的13.6亿片单晶硅片合同终止,合同预计金额高达44亿元,但终止前履约金额仅为2617万元。
在业绩方面,2022年跨界光伏并未扭转华民股份的连续亏损局面,2024年其归母净利润亏损2.98亿元,创历史新高。2022―2024年,华民股份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3年;而从扣非净利润来看,实际上2017―2024年华民股份已连续亏损8年。
4月28日、30日,时代商业研究院就合同履约进度、偿债风险、退市风险等问题向华民股份发函并致电询问。但截至发稿,对方仍未回应相关问题。
2024年营收10亿元,终止44亿元订单
2022年8月,华民股份通过收购实控人旗下的鸿新新能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下称“鸿新新能源”)切入光伏硅片领域。
彼时,鸿新新能源成立不久,尚未实际经营,却在一年多时间内签订了超200亿元订单,客户包括一众光伏头部企业,如通威、正泰新能、一道新能源。
在巨额订单带动下,2023年,华民股份营收同比大增367.71%至11.75亿元,但亏损进一步放大。2023年,润民股份的归母净利润为-1.98亿元,2022年为-3523.16万元。
营收增长势头也迅速终结。随着光伏行业竞争及价格战进一步加剧,2024年,华民股份营收同比减少12.17%至10.3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额进一步放大至2.98亿元,创历史新高。
从最新发布的重大合同进展公告来看,当初签订的大额合同执行进度并不理想。其中,截至2025年3月末,华民股份与一道新能源合同签约已超过去一年半的时间,但履行金额仅为2617万元,与当初预计的44亿元差距甚大;同期与正泰新能、通威、华晟新能源的履行金额分别为4.03亿元、2.67亿元、2.82亿元,执行进度同样较低。
华民股份也表示,公司与正泰新能、通威新能源及华晟新能源的长单正在积极履行中,并将努力拓宽产品和业务合作模式,推进后续的履行。但因剩余履行期尚较长,且目前光伏行业增速放缓、供需失衡等市场情况尚未消除,可能会存在合同无法如期履行、全面履行或停止履行的风险。
光伏项目采用“代建-租赁-回购”模式,资产负债率飙升至85%
在跨界光伏前,华民股份曾进行过一些跨界尝试。
2012年,华民股份前身“红宇新材”登陆创业板,主营产品为耐磨材料。上市后华民股份营收整体呈下滑趋势,净利润也呈下滑趋势。
2017年,归母净利润首次亏损5000万元;2018年巨亏2.85亿元,同年营收也下滑至1.05亿元。
2020年,红宇新材更名为华民股份,收购了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计划跨界智慧城市领域。但智慧城市业务连续亏损,始终不见起色,转型失败。
随后便是2022年跨界光伏,但华民股份的频繁跨界并未扭转其亏损局面。从扣非净利润来看,实际上自2017年以来,华民股份已连续亏损8年。
连续亏损加上产能建设,2024年末,华民股份的资产负债率飙升至85%,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
华民股份资产负债率的增加主要与“长期应付款”大增有关。2024年末,华民股份的长期应付款达16.04亿元,同比增长349.3%。华民股份的长期应付款包括应付融资租赁款、待回购资产款等。
高额的长期应付款主要与华民股份特殊的产能建设方式有关。年报显示,华民股份的光伏项目采取与政府合作的“代建-租赁-回购”模式,在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的第五年开始按照“代建成本”整体回购,或全部建成投产后第二年开始按照“代建成本”分批分证逐步回购代建单位的代建厂房、工艺机电及其附属设施,但不晚于投产后 5年内完成整体的回购。
采取该模式的项目共两个,总投资额合计50亿元。截至2024年末,两个项目皆已完成了代建厂房土地、工艺机电及附属配套设施的建设等,相关回购款项计入华民股份的长期应付款中。
按照约定,华民股份需在5年内完成项目回购,预计后续资金压力较大。
连亏下净资产快速减少,警惕退市风险
连续亏损下,华民股份的净资产也在不断下滑。2022―2024年各期末,华民股份的净资产分别为10.01亿元、8.54亿元、5.43亿元。
根据创业板退市新规,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经审计净资产为负,将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将终止上市。
若后续华民股份未能扭亏,预计其净资产将进一步下降,存在净资产下降至负数的风险,届时将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增发是增加净资产的一种手段,华民股份最近一次增发日期为2023年4月,其完成向实控人欧阳少红的定向增发,募资总额5.4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5.43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3月31日,实控人欧阳少红直接持有华民股份22.84%的股份,并通过湖南建湘晖鸿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建湘晖鸿”)间接持有华民股份15.27%的股份,但欧阳少红质押股份占其直接持股比例达73.48%,建湘晖鸿的质押比例更是高达100%。可见,实控人或存在较大资金压力。
考虑到当前光伏行业的竞争烈度及自身持续亏损的情况,华民股份完成对外增发的难度不小,而实控人也恐无力再全额承包增发资金,净资产持续下滑的趋势或难以扭转,需警惕其退市风险。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推荐阅读:
美银证券:AI+Vision Pro将成增长驱动力 上调苹果(AAPL.US)评级至“买入”
国产测序仪行业报告发布:华大智造授权专利数量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26日资金路线图】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239亿元 银行等行业实现净流入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