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界财经网

Hi, 请登录

经观社论|发展消费要更重视人

(原标题:经观社论|发展消费要更重视人)

提振消费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重要政策方向。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再次强调“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各级政府在提振消费方面政策频出。比如优化分配机制、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对消费领域的不合理限制等。这些当然重要。不过我们认为,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建立一个全新的意识:更重视人的感受。也就是说,提振消费也要以人为本。

经观社论|发展消费要更重视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是消费行为的主体。在很多消费场景特别是服务消费中,人不仅是消费者,也是服务商品的提供者。如果说,生产和投资更多是围绕着资本、设备和技术运转,那么消费就是一个与千家万户、与人息息相关的经济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人和人的感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市场不仅要解决相关产品和服务有没有的问题,还要提供多元化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给人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比如说,如果只是为了听音乐,拥有一台收音机就够了,但我们还希望有现场感、氛围感和趣味感,这些需求催生了演唱会、音乐节和Livehouse。

经观社论|发展消费要更重视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说,居民增收政策指向了提升消费能力,那么尊重人的多元化感受和需求,则有助于拓展消费场景和提升消费意愿。或者说,我们应该着力打造一个“消费感受友好型”的政策体系。

过去,从政府监管到市场运作更重视“生产投资逻辑”。生产和投资的逻辑是资本密集、效率优先、项目制管理、安全第一,大部分人在其中的角色是螺丝钉和流水线上的一环。

一些地方政府对社会和消费市场的管理也沿袭了这一思路。比如,很多城市乐于改造商铺的门脸,让其整齐划一,这种审美不能说没有受到上述思路的影响,再比如,有的城市和物业一刀切地禁止餐饮外摆。

这些举措或许都有理由,但仍然是可以商榷的。在这些决策中,都没有顾及人的感受。当人们的感受在各种消费场景中总是放在很容易被“牺牲”的位置时,消费意愿很可能就已经打了折扣。

我们注意到,最近两年,一些地方政府的文旅部门屡出奇招,想尽办法吸引和留住游客。这些招数效果如何尚且不论,至少意味着地方政府部门开始在意旅客的感受了。

文旅产业正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文旅消费对感受和体验的要求很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消费者,就必须把消费者感受放在心里。地方政府的改变既有市场倒逼的成分,更有主动的作为。

更进一步地看,尊重人的感受归根到底是建立尊重人的意识,这要求各地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地对待所有人。

在一些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种倾向:区别对待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区别对待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区别对待高端人才和务工人员。

这种对人的区别对待就是一种不尊重。

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拥有不同技能、从事不同工作的人。一些社会学研究显示,每当一个城市引进一位高端人才,就会需要两至三位“低技能”人才为其提供家政、餐饮等方面的服务。

如果一个城市只重视高端人才,而对所谓的“低技能”人才的流入设置种种门槛,那么生活在这个城市的高端人才也会被生活的种种不便利困扰:优质的保姆难找、电工排期到数周后等。

这些限制不仅会制约当地消费,最终也很难留住高端人才。毕竟谁会愿意留在一座连基本的服务消费都无法充足供给的城市呢?换个角度看,那些提供各类生活服务的人本身也是消费者。如果他们和家人能够靠自身技能在城市立足发展,也会为城市提供不可小视的消费增量。

应当注意的是,这种对人的区别对待往往以户籍、社保、摇号等制度性方式存在。这提醒我们,提振消费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面向消费的鼓励政策,也需要其他方面的改革支持。或者说,提振消费不能只盯着消费,有些功夫在消费之外。

推荐阅读:

布局空间计算时代 天娱数科子公司智境云创推进战略升级

两公司常年销售印有北大标识羽绒服,北大严正声明:系假冒侵权!

尾盘有新情况,该资金逆市买入!稀缺的抗跌股出炉,三大特征明显

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大有可为 数字经济ETF(560800)涨超1%

习近平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

2024年税收重点工作是什么?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最新部署

什么样的方便面,才能「泡」到现在的年轻人?

北京160项重大工程集中开工助推“开门红”

推动组织变革创新,TCL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

波音(BA.US)撤回737 MAX 7机型的安全豁免竞标

专题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