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陆雯燕
近期,于今年1月登陆资本市场的“储能集成第一股”海博思创(688411.SH)发布了2024年财报,虽然录得营收净利双增,但增速较往年的三位数骤降至不足20%。上市后首个季度表现继续走弱,今年一季度出现增收降利的情形,其扣非后净利润同比“腰斩”。
证券之星注意到,海博思创业绩增长乏力折射出行业竞争加剧下的盈利困境,公司储能产品毛利率自2021年以来连连下滑。面对国内红海市场,海博思创上市后不久便调整IPO募投项目,旨在加码海外市场。尽管海外业务毛利率亮眼,但当前海外营收不足7%,对整体业绩贡献有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营利告别高增长
资料显示,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较早进入储能领域并持续在此行业深耕的企业,公司于2025年1月27日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储能集成第一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海博思创实现营收82.7亿元,同比增长18.44%;对应归母净利润6.48亿元,同比增长12.06%;同期扣非后净利润为6.28亿元,同比增长11.87%。
拆解单季度来看,海博思创的业绩表现呈现明显波动。去年Q1-Q3分别实现营收13.48亿元、23.39亿元、15.11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1.58亿元、1.24亿元、3155.19万元。而Q4业绩表现突出,分别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30.72亿元、3.34亿元,该季度贡献的归母净利润超过全年的一半。
海博思创在年报中提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下半年收入比重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在于主营业务下游终端客户主要包括发电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其具有严格的预算流程及计划采购制度,表现为储能系统行业整体装机规模下半年相对居多的特点。
证券之星注意到,虽然营收实现增长,但海博思创仍暗藏隐忧。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35.92亿元,同比激增157.19%,远超营收增速。同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从2023年的48.57天延长至108.6天。
值得一提的是,海博思创的应收账款近年来呈现明显加速的趋势。2021年至2023年,海博思创各期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78亿元、4.87亿元、13.97亿元。
应收账款“三级跳”背后,海博思创的业绩也实现了翻番。2021-2023年,海博思创营收从8.38亿元飙升至69.82亿元,其2022年及2023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13.4%、165.89%;同期,归母净利润从1126.05万元增至5.78亿元,2022年及2023年增速为1474.23%、226.13%。通过对比不难看出,海博思创2024年营收净利增速明显后劲不足。
而2025年公司业绩还出现增收降利的情形。海博思创一季度实现收入15.48亿元,同比增长14.86%;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40.62%至9385.72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则降至7849.47万元,同比下降51.45%。
针对业绩下滑,海博思创给出了两点解释,其一,公司整体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12个百分点,主要因部分以前年度在手订单结转到去年同期执行并实现收入且毛利率相对较高,致使本期公司整体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出现下降;其二,系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现金流方面,海博思创一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也呈现净流出状态,为-7.82亿元,而2024年末的数值为8.9亿元。
押注海外谋增量
拆分海博思创业务结构来看,储能系统集成业务是其核心增长引擎。2021-2023年,公司储能产品的收入占比从78.52%提升至99.3%。2024年,储能产品实现营收81.93亿元,同比增长18.27%,收入占比为99.07%。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已投运电站装机量排名中,海博思创位居第一。2024年,海博思创储能产品销售量达11.815GWh,同比大增90.19%。
证券之星注意到,电化学储能系统产品价格受到原材料价格、行业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整体下降。近年来,国内储能招中标市场内卷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显示,2024年储能系统中标价格已降至0.5元/Wh以下。今年3月,大储、工商储双双进入0.4元/Wh时代,行业毛利率普遍承压。
虽位于储能集成领域的头部梯队,但规模领先并不意味着海博思创的盈利能力也领先同行。2024年,海博思创储能产品的毛利率为18.22%。而阳光电源(300274.SZ)、派能科技(688063.SH)、南都电源(300068.SZ)2024年储能系统的毛利率分别为36.69%、28.9%、21.62%。值得一提的是,2020-2023年,海博思创储能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就已呈现连降走势,分别为36.7%、24.8%、23.05%、20.02%。
面对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海博思创发力海外增量市场。目前,海博思创已与美国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Fluence、法国独角兽企业NW、澳大利亚能源集团Tesseract等商业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顺利交付了德国国王湖独立储能电站、芬兰分布式储能电站等海外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海博思创上市后不久便调整部分IPO募投项目,目的是加快海外市场的布局。据悉,海博思创IPO实际募集资金7.66亿元,其中4691.48万元用于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旨在进一步完善国内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布局。
4月28日,海博思创公告称,拟对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的实施方式、实施地点进行调整。原计划在郑州、武汉等7个国内城市建设的营销服务网络变更为德国、阿联酋等9个国家与地区。
海博思创近期在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中表示,公司2024年海外业务在欧洲区域已成功交付超过300兆瓦时的储能系统项目。2025年,公司海外业绩预计约65%由欧洲贡献,35%由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区域贡献。公司期望未来3-5年,力争海外收入规模与国内持平。
然而,海外市场目前尚在起步阶段,还未贡献太多业绩。相较国内市场,海博思创海外储能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高,2024年的毛利率达42.14%,远高于国内市场的16.85%。但其海外营收5.39亿元,收入占比仅6.51%,且公司前期主要集中于国内市场,2021-2023年并无境外收入。(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推荐阅读:
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个人贷款占比回稳 国有大行纷纷释放“加大信贷投放”信号
大模型赋能个性化学习,春节到了,送孩子一台科大讯飞AI学习机?
长白山年内暴涨145.5% 公司预计去年扭亏为盈 全靠“南方小土豆”
广东两会前瞻|破题碳市场流动性不足,民进广东省委会建言加快建立碳排放数据监测平台
电动两轮车本土、海外增长潜力双释放,爱玛科技头部效应持续凸显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