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研自产电池,到自主投建电驱工厂,整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布局,已从电池领域延伸至整个“三电”系统。
1月30日,广汽埃安宣布旗下锐湃智能生态电驱工厂正式竣工投产。至此,广汽埃安在新能源三电领域实现了全面自研自产。
近日,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公司自研电池、电驱动背后的原因。
古惠南表示,广汽埃安一直坚持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并行的路线,主要目的是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自研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以开放的心态坚持对外合作、对外采购,有利于保持公司的长期发展竞争力。
坚持“两条腿”走路
据介绍,广汽埃安的锐湃智能生态电驱工厂总投资21.6亿元,占地面积为10.4万平方米,将重点围绕IDU电驱系统及电控进行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实现自主电驱、电控的研发、智造、销售和服务一体化。
按照广汽埃安的规划,预计到2025年,该电驱工厂可实现年产40万套IDU电驱系统总成,以及年产10万套GMC混动机电耦合系统的电机和电控系统。
业内人士判断,锐湃智能生态电驱工厂的正式竣工和投产,对广汽埃安而言意义深远,将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对于行业而言,埃安的自研自产之路也将起到示范性作用,带动更多中国企业加入技术突破之路。
不过,当广汽埃安、比亚迪等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在“三电”领域实现自研自产自销后,行业内对于自研与外采之间的成本差额也更加关注。
对此,古惠南做出了解释。“如果我们自研的零部件做不到比外采更有竞争力,那么就不要做了。首先成本上的竞争优势是一定的,其次自研的零部件比外采的通用型产品更有针对性,与车型的匹配更好,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古惠南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时代,技术变化很快,要实现自主发展,必须保障对核心技术的把握,否则企业就会走向平庸,缺少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广汽埃安也并不排除对外合作,甚至将外部合作也视作公司战略的重要板块之一。
古惠南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升级还没有到封顶阶段,如果车企全部自己做,也会陷入“固步自封”的状态。因此,广汽埃安一直坚持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并行的路线,一方面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也坚持对外合作,保持长期发展竞争力。
高端品牌昊铂进一步独立
在锐湃智能生态电驱工厂正式竣工投产时,广汽埃安的夸克电驱也迎来突破,M25超级电驱实现量产落地。
据悉,M25超级电驱是全球最先量产的超高压900V电驱,广汽埃安自主研发设计的高压碳化硅模块、铜线直连DTS技术及全银烧结工艺能够实现电驱动体积缩小30%,杂散电感降低40%,电流提升25%。在性能上,M25超级电驱的转速可达到22000转,功率密度高达12kW/kg。
按照规划,M25超级电驱将率先搭载于昊铂品牌车型,足以看出广汽埃安对于高端品牌昊铂的重视和不惜投入。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广汽埃安累计销量48万辆,同比增长77%。其中,2023年12月,广汽埃安单月销量4.59万辆,同比增长53%。值得一提的是,高端品牌昊铂旗下的两款车型,对广汽埃安12月以及全年销量的贡献并不显著。
对于市场上关于昊铂高端化受阻的讨论,古惠南也非常坦诚地回应了上述质疑。在他看来,品牌高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昊铂虽然有埃安此前积累的技术作为支撑,但高端品牌需要有不一样的研发、制造、销售和产业链体系。因此,广汽埃安对昊铂的全方位变革还在实践中,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打牢基础。
古惠南透露道,目前埃安与昊铂的品牌、市场、公关相关部门已进行了全面分离,核心目标就是要让埃安与昊铂两个品牌进行独立建设,一个面向大众化市场,一个面向高端市场。
2024年力争70万辆销量目标
2023年全年,广汽埃安完成销量48万辆,距离年初设置的50万辆销量目标略有差距。古惠南坦言道,对于一家车企来说,50万辆的年销目标很难一次性跨越突破。
“在燃油车时代,50万辆的年销量就像是汽车界的魔咒,很多车企都止步于这个销量门槛。但我们相信新能源汽车赛道会带来不一样的变化,特别是国际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古惠南指出,2023年的汽车市场很卷,但卷中也有机会,特别是中国品牌,在卷中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扩大,还卷向了全球市场。
古惠南表示,广汽埃安会抓住这个滚雪球的机会,在越来越卷的市场中争取将自己的市场份额越滚越大。2024年,广汽埃安将力争70万辆的年销目标,核心要看在海外市场的发力是否顺利。
“如果在海外市场的发展顺利,我相信广汽埃安可以快速跨过行业内的50万辆‘魔咒’”,古惠南透露道,在未来的1—2年内,广汽埃安将在中亚、西亚、美洲、非洲、欧洲陆续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加速国际化步伐。
推荐阅读:
Counterpoint:2023年Q4全球PC市场呈现回暖早期迹象 AI PC将成为2024年主要驱动力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