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汽领程张志勇:争取三五年内启动IPO)
在4月23日的2025年上海车展上,广汽商用车宣布正式成立广汽领程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领程”),并发布首款新能源“全域皮卡”概念车GAC PICKUP 01、弹匣电池商用版、华为兆瓦超充联盟技术、商用车专属Deepsky微晶电芯及“智链生态”战略。
广汽领程的前身是广汽日野,后者成立于2007年,曾是中日合资模式在商用车领域的代表。凭借日野的技术积淀与广汽的本土化运营,广汽日野在高端重卡市场一度取得可观的份额。然而,随着新能源与智能化趋势的加速渗透,合资模式的短板逐渐暴露,市场响应滞后、外资方对技术路线的保守态度等使得广汽日野错失早期转型窗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去年9月份,广汽集团开始对商用车板块进行重组:通过股权转让与增资,广汽集团持股比例提升至89.72%,成为绝对控股方;日野汽车持股降至4.83%,员工持股平台“氢云新能源”占5.45%。去年11月,广汽集团发布商用车“135”发展战略,锚定2030年营收300亿元的发展目标,加速向智能新能源商用车转型。
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广汽领程总经理张志勇在接受包括经济观察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商用车新能源化不是动力系统的简单替换,而是从产品定义到生态服务的系统性革命。广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累计超500亿元的研发投入、埃安品牌年销50万辆的规模化能力、广汽集团在三电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上的积累,均可以很好地赋能广汽领程。”
当前包括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福田汽车、长安凯程等国内商用车企业都在加速电动化转型。转型较晚的广汽领程,选择在电池、底盘架构和充电方面技术自研,以树立企业竞争壁垒。“135”战略以“智能制造、用户生态、产业联盟”为支柱,推动技术自研、场景化服务与跨界资源整合的三维突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车展上发布的Deepsky微晶电芯是专为商用车设计的动力电池,通过弹匣电池安全基因与叠片工艺创新,实现了“零起火、零爆炸”。“从电池系统来看,我们跟传统的标准包相比取消了外部电池的框架,不管是体积能量密度还是质量密度都有所提升,体积能量密度提升得更多一些,对整车来说电池效率是很高的。”广汽领程首席技术官于维东表示。
广汽领程推出的GAIA自适应智能架构,将以模块化设计破解商用车多场景适配难题。该架构支持纯电、混动、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四轮分布式驱动电机可适应多个场景。
纯电商用车比乘用车面临更大的续航焦虑,广汽领程开发的兆瓦级超充车型,充电峰值功率达1.44MW,双枪稳态输出2400A电流,15分钟补能效率较常规快充提升300%。在补能渠道方面,4月9日,广汽日野(现广汽领程)与广汽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出“2030年万桩”的补能网络建设目标,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等四大核心补能网络。车展前一天,华为还与深向、广汽领程、北汽重卡、东风商用车等企业宣布打造“让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的超充联盟2.0。
全球化布局则是广汽领程的另一大战略支点。作为广汽商用车“135发展战略”的首款落地产品,GAC PICKUP 01概念车不仅标志着广汽正式进军皮卡领域,也体现了广汽领程在皮卡领域“高举高打”的策略,发力海外市场既是为了避免国内皮卡进城的限制,也将目标锁定在年销量超600万辆的全球皮卡市场。
PICKUP 01将借助广汽在全球70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进军海外市场,直接对标丰田Hilux、福特Ranger等国际竞品。广汽领程皮卡总经理杜培源表示,PICKUP 01首阶段主攻澳大利亚、沙特、智利、墨西哥四大核心市场,而后进入国内市场。
“广汽领程是一个非常小的公司,我们对每一份钱非常节省,别人十几、二十亿元才能研发成的产品,我们希望以别人三分之一的价格来研发产品。” 张志勇表示,“轻资产”策略将遍布广汽领程的生态构建、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渠道拓展方面,走“核心自研+外围协同”的模式。
对于广汽领程来说,现阶段较为迫切的资本的支持。在媒体采访环节,张志勇多次强调资本的重要性,“我们也接洽了较多的投资人,希望五年后领程的资本结构能实现最优化配置,确保能够持续为产业生态赋能。”
广汽领程副总经理牛晓男透露,广汽领程正推进ABS(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并引入战略投资人优化股权结构,目标是最快三年内启动IPO。通过将充电桩、电池等资产证券化,广汽领程可快速回笼资金,并将资源向研发与生态倾斜。
推荐阅读: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