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界财经网

Hi, 请登录

奇葩论文背后:要诚信,也要合理化晋升制度

(原标题:奇葩论文背后:要诚信,也要合理化晋升制度)

奇葩论文背后:要诚信,也要合理化晋升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又见奇葩论文:福建省人民医院两位妇科医生发表的一篇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论文显示,在100例患者样本中,男性患者占比64%。福建省人民医院5月7日发布情况说明指出,经核查相关论文存在科研失信行为,医院将依规依纪对两位作者进行处理。

医界的奇葩论文并不鲜见,公众一眼就能看出的荒谬――比如,男性高危产妇、男性患卵巢癌、女性前列腺炎等,却堂而皇之、白底黑字地出现在期刊里,难怪舆论哗然。这些如同儿戏的论文,让医疗科研公信力崩塌,进而也影响到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奇葩论文背后:要诚信,也要合理化晋升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这样的科研失信行为,我们当然是“零容忍”。不过,谴责之外,更值得讨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主义的幽魂已经如何深深嵌入学术评价以及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是什么滋生了造假的动机?

论文事件的荒谬之处在于数据造假显而易见地背离了医学常识,但它却发表在《中外医疗》期刊上,从期刊编辑到医院相关人员,无人对患者性别比例质疑,如此审稿流程堪称“形式主义标本”。我们要问,科研论文审稿标准已经异化为格式达标即可吗?只要摘要完整、参考文献数量足够,即便数据逻辑漏洞明显,也能放行?如果只要形式达标,那这样的形式本身又有何意义呢?

当然,我们还要追问是什么滋生了造假动机,这不是为学术不诚信辩护,而是要厘清哪些制度客观上催生了形式主义的蔓延。这背后其实是不合理的晋升机制。为了评职称,花钱在期刊上刊发论文,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交易,也是对常识错误视而不见,或者根本看不见的根源。但实际上,临床医生尤其是护士的晋升,需要这么多学术论文吗?护士是偏实践的岗位,其经验更多来自临床护理实践;对于一线医生来说,其晋升和绩效考核的依据,医德医风和诊疗水平也比论文更有说服力。

其实,很多医护人员都“苦论文”久矣。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临床工作本身并不觉得很累,或者说,即便累也没太多怨言,但临床工作之外的各种繁琐杂事让他们苦不堪言,消耗了他们的精力和心气。这种不必要的压力对医护队伍的建设没有益处。国家卫健委在2020年就提出要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坚决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外语倾向,鼓励医务工作者扎根防病治病一线。如果能以这些奇葩论文引起的舆论风暴为推动点,打破“唯论文”评价体系,重建符合行业规律的评价体系,用合理的晋升制度引导医务人员用心把病看好,把病人照护好,对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医患信任的弥合都是好事。

当这样的制度成为常态,奇葩论文自然会消失――没有实际的需求,谁会花钱买一篇只有形式意义的“铅字”?没有实际的需求,这条暗流涌动的灰色产业链自然也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推荐阅读:

原创投教栏目《财富嘉年华》斩获“投资者教育直播栏目金奖”

中原消费金融呼吁:理性消费,避免落入债务陷阱

问卷调查显示:超五成私募机构这样看……

2024年春运正式启动 深圳铁路预计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

创新产品助力高质量发展 富德生命人寿获颁多项产品荣誉

深圳蝉联全国工业“双第一” 2024年将向哪冲刺?

战严寒、保品质提前交付!北控水务山东冠县扩建污水处理厂正式通水调试

血透产品22省联盟采购降幅最高达74%,国产“新势力”迎来拐点

11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亿元

中粮资本2月1日龙虎榜数据

专题推荐:

相关推荐